OCTOBER
扎根十月动态
再过三个月, 我们就跨入2026年,
每跨一个年, 每过一个月, 每渡一日, 甚至每入下一秒
下一分钟, 你我都更接近死亡.
对于已经获得救恩的信徒, 因接受耶稣基督为生命救主,
承认主耶稣是圣子, 是那独一的真神,
相信唯有通过祂才能进入永生,
而且还必须承认自己是罪人.
只有这样, 我们的罪才能得赦免.
是的, 主耶稣被钉十架, 为我们做了一次过的献祭和
挽回祭, 平息了圣父的怒气.
但是,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坚持不信的人, 地上的死亡将把他们带入永死 – 在地狱里的永死.
既然有永生, 那就必定有永死; 神先祝福了亚当夏娃, 而后他俩犯罪, 咒诅则临到. 然而, 因着上帝的大爱, 祂还是继续地施恩祝福. 祂并未把阳光、空气、水和无数资源从不信和犯罪的人的生命里勾消拿走, 反而还让其独生爱子, 道成肉身, 屈尊降贵来到世界为我们赎罪.
说真的, 我们真的了解「永死」 吗?
另外, 即身为信徒又活在这世俗中的你我, 当感觉到世上的邪恶和教会中的妥协正在凌驾于神的国度之上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
这个十月, 为您转载林格尼尔福音事工的两篇好文.
第一篇: 关于地狱你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第二篇: 当世界似乎胜利时
为此感谢上帝, 也恳求主的灵光照我们.
关于地狱你应该知道的五件事
亚伦·加里奥特牧师(Aaron Garriott)是《桌边谈》杂志的执行编辑,佛罗里达州 - 桑福德的改革圣经学院(Reformation Bible College )的常驻客座教授,他毕业于惠顿学院(Wheaton College )和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改革宗神学院(Reformed Theological Seminary )。他也是美国长老会按立的教导长老。
由于地狱这个话题令人难以想象,因此教会内外有许多人试图淡化这一观念,因为一位仁慈的上帝怎么会把人们送到如此悲惨的地方呢?但是上帝并没有要求我们帮他摆脱地狱之苦,而且他不允许这样的软化。事实上,我们所了解的关于地狱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慈爱的耶稣本人,他关于地狱的教义扩展了《旧约》的教义。以下是关于地狱你需要了解的五件事。
1. 地狱是真实存在的、充满无尽痛苦的地方
被称为虚无主义或有条件永生的错误教义认为,恶人在最后的审判中会被毁灭。他们不必担心来世会受到有意识的永恒惩罚。与这种观点相反,圣经将地狱描述为一个充满有意识的、永恒痛苦的地方。地狱的苦难是无尽的(犹大书 13;启示录 20:10)。例如,在《路加福音》第 16 章中,财主被描述为在阴间“受痛苦”(路加福音 16:23),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悲惨状态,毫无疑问,他宁愿放弃自己的存在,也不愿继续受折磨。
“第二次机会”也没有圣经依据。地狱居民的居住状态是永远固定的。死亡标志着地址永久改变的时刻。因此,地狱中的灵魂最终将被毁灭(毁灭论)或将获得第二次机会的观念是没有经文依据的。
2. 地狱是每个人仅有的两个可能归宿之一
当一个人死后,他的身体被埋葬,他的灵魂立即被带到上帝面前,在那里他要么被带入天堂,要么被打入地狱。《威斯敏斯特信条》 32.1 对此进行了描述:
人死后,身体归于尘土,朽坏;但是他们的灵魂既不死也不睡,具有不朽的存在,立即回归到赐予他们生命的上帝那里:义人的灵魂在圣洁中变得完美,被接到最高的天堂,在那里他们看到上帝的面容,在光明和荣耀中,等待着他们身体的完全救赎。而恶人的灵魂则被投入地狱,在那里遭受折磨和彻底的黑暗,等待大日的审判。除这两个地方外,圣经不承认任何与身体分离的灵魂。
在最后一天,每个灵魂都会与自己的肉体团聚。到那时,义人将获得永生,而恶人将被投入“永恒的折磨” (WCF 33.2)。此外,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对于复活时与身体重聚的灵魂,圣经没有承认任何地方。
3. 地狱是上帝愤怒存在的地方
《威斯敏斯特信条》第 33.2 节将地狱的“永恒折磨”描述为一个惩罚之地,“永远毁灭,远离主的面容和他权能的荣光”。人们常常认为地狱是与上帝隔绝的地方。但是上帝是无处不在的——他不可能不在某个地方。相反,《圣经》设想的地狱不是他缺席的经历,而是他愤怒的存在、他无休止的不满和惩罚的经历。我们的上帝是“吞噬之火”(希伯来书 12:29),他会将他的“愤怒和狂怒”(罗马书 2:8)倾泻在地狱中的恶人身上。
如果这对基督徒来说听起来很糟糕,那是因为上帝的这一面与我们作为他心爱的孩子的经历不符。恶人在地狱中所经历的是上帝的愤怒,而这种愤怒已由基督为他的子民消除,但对于堕落者来说,地狱的现实比象征性的描述更加悲惨,正如任何迹象都只能不完美地代表和表示现实。也许圣经对地狱的象征性描述是因为神圣的上帝所施加的无尽惩罚是难以形容的悲惨。
4. 地狱的居民是那些选择住在那里的人
地狱是那些选择爱黑暗而不是光明的人的归宿(约翰福音 3:18-21)。这似乎与财主渴望的呼喊相矛盾,“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 16:24)。但请注意,富人并不是突然渴望上帝;他只是渴望免受上帝的惩罚。
加尔文主义者可以而且应该欣然肯定,每个人最终都会得到他自由选择的结果——要么通过圣灵的再生来敬拜上帝,要么诅咒上帝。那些身处地狱的人不能也不会声称不公平,因为他们得到的正是他们应得的,他们选择的也正是他们所选择的。圣经并不认为地狱是上帝对恶人的惩罚与地狱是人类自由选择的归宿这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那么,地狱就是我们最终“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和肉体的情欲(罗马书 1:24)。
5.地狱与上帝的本质相一致
地狱并不是上帝记录上的污点。这并不是他的简历上与他的真实身份不符的令人尴尬的事情。不,地狱与上帝的神圣正义是一致的,要求对罪孽的惩罚要与当事人的罪孽成正比。上帝的公正和他的仁慈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属性。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天堂和地狱就是这种神圣和谐的表现。如果上帝不是公正的,那么虚无主义、普救论或者任何其他与来世有关的非圣经观点都有可能出现。
想想上帝儿子所行之事中所体现的仁慈和正义。如果没有地狱,基督的工作不是就白费了吗?如果恶人被毁灭或者以某种方式被允许进入天堂,那么基督的牺牲不是就变得没有必要了吗?事实上,否认地狱的存在不仅与上帝的性格不符,而且无异于践踏上帝的儿子(希伯来书 10:29)。上帝的特征——他的公正和他的善良——要求对恶人永远执行相应比例的罪孽惩罚。
虽然关于地狱还有很多话要说,但也许我们最好记住,圣经对地狱的许多描述是为了颂扬拯救我们脱离地狱的基督的恩典,并激发我们的热情,警告其他人通过真诚的信仰和忏悔转向基督,逃离地狱的痛苦。本文是你应该知道的五件事之一 收藏。
当世界似乎胜利时
罗伯特 ‧ 戈弗雷博士(W. Robert Godfrey)是林格尼尔福音事工的董事长与教学伙伴,也是加州威斯敏斯特神学院的荣誉校长与教会历史系的荣誉教授。他也担任林格尼尔系列教学课程《教会历史综览》(A Survey of Church History)的特约讲师,并有包括《拯救宗教改革》(Saving the Reformation),《神创造的模式》(God’s Pattern for Creation),宗教改革梗概(Reformation Sketches),《一场意想不到的旅程》( An Unexpected Journey)在内的许多著作。
当我们感觉到世上的邪恶和教会中的妥协正在凌驾于神的国度之上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呢?在马太福音 13:24-43 中,耶稣讲述了神国的本质——或者,用马太更有特色的说法,“天国”。他通过三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王国是如何成长的:稗子的比喻、芥菜种比喻和酵母的比喻。正如我们将看到的,这些关于王国如何成长的真理为处于困境中的上帝的子民提供了鼓励和视角。
基督关于王国的教导
王国这个主题在我们主的教导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他公开传道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马太福音 4:17)。耶稣这样说,宣告王国已经临近,因为君王已经到来。国王带来了王国并统治王国,国王提醒我们在王国中可以找到的祝福。
在登山宝训中,耶稣两次谈到天国:“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和“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5:3、10)。在这些经文中,耶稣说天国是为受苦受难的人、为挣扎求存的人、为软弱的人所设立的国。他带着鼓励来到人们中间,给那些正在挣扎的人们带来祝福的话语:“王国即将到来。”
在整个传道生涯中,耶稣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谈论天国这个话题。当耶稣教导他的门徒祷告时,他指示他们为天国祷告:“愿你的国降临”(马太福音 6:10)。他还对天国发出了警告:“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在登山宝训中,他教导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 6:33)。
耶稣还告诉他的门徒:“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马太福音 13:11)。这意味着天国的现实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即意识到的。我们必须学习这一点。我们必须被引导进入它。这些关于王国的真理必须向我们揭示,在马太福音第 13 章的三个比喻中,耶稣向我们讲述了这个王国以及它是如何成长的。
作为基督徒,我们渴望看到上帝的话语和基督的真理传播开来。我们常常思考如何侍奉主,如何让主为人所知,以及如何有效地向世界宣扬他的圣言。当我们考虑这些问题时,我们最好认识到这些比喻的意义。在这些经文中,耶稣教导说,天国的发展并不完全按照我们所想象的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曾想过,“上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太虔诚了,不会大声说出来,但我们甚至可能会暗自想,“我本来会有一个更好的计划。”这正是耶稣在这些比喻中谈到的情况。
麦子和稗子的故意混杂
在马太福音 13:27 中,仆人问主人:“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那为什么会有稗子呢?”这个比喻中的主人代表耶稣,他掌管一切。他希望发生的事情就会发生。他拥有一切权力和权威,他播下了善种子,他的圣言。这个比喻紧接着撒种的比喻,因此耶稣心中想的是种子、播种和果实的概念。仆人们问道:“你这位大能的主人,既然已经播下了好种子,为什么我们却看到杂草长出来呢?”
仆人的问题里隐含着批评。就好像他们在说:“你本可以做得更好。你买到打折的种子了吗?它是好种子和坏种子的混合物吗?当我们看着田野时,很明显我们看不到一排排美丽、笔直的麦子在生长。相反,我们看到的是麦子和稗子一起生长。真是一团糟。”
我想我们所有人——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都会觉得生活一团糟:为什么它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不能更简单一些呢?为什么不能更好一些呢?如果耶稣掌管一切,为什么他的王国的扩张没有取得更明显的成功?这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然而,仆人们所看到的混乱在耶稣看来并不是混乱。
如果你走进我的办公室,你会认为它很乱。我的妻子几乎不会透过门往里看。她只是摇摇头,说道:“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你怎么能完成任何事情呢?”我回答说:“我知道每堆里有什么。书架上没有足够的地方放书,所以书只能堆放在四周,这不是我的错。我承认这确实很混乱,但这是无意造成的混乱。”
相比之下,耶稣在这里说,这个世界的混乱不是无意的;这个世界的混乱是故意的。邪恶者正在阻碍上帝王国的进步。有人故意破坏和颠覆他的王国的发展。当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敌人在田里播下了稗子,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现实。我们面临着一场属灵的争战,基督的工作遭到了邪恶的反对。真是一团糟。这是一场斗争。但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耶稣知道这会发生。他知道将会遭到反对。
当我们从表面上看救主的生活时,我们可能会说他的生活一团糟。他面临巨大的反对。显然,他的使命失败了,因为他被捕并被处决。但耶稣在这些比喻中说:“我正在实现我的目的。”
基督对付稗子的策略
仆人看到麦子中间有稗子,便想出了一个看似不错的策略:“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马太福音 13:28)。他们问是否应该去拔掉杂草。毕竟,为什么不在它们还小的时候就把它们移除呢?为什么不通过除掉稗子来帮助麦子更有效地生长呢?
在我看来,养育孩子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就是周六早上带孩子到院子里拔草。他们会想出各种策略来试图逃避这种劳动。很高兴看到他们的战略思维,尽管他们运用这种思维来设计理由,以便为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回家。同样地,这个寓言中的仆人试图运用战略思维来除掉杂草,理由是:“为什么不现在就把稗子拔掉呢?为什么现在不应该由耶稣来掌管呢?”
在整个教会历史中,有些人想通过采取激烈的行动来压制不信和谎言,以推进基督王国的发展。基督徒有时会试图使用强制手段,而实际上他们应该使用劝说手段。在不同时期,教会都曾试图通过法律手段压制不信、异端和伪宗教,以推动基督教的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救主总是以有说服力的方式为我们树立榜样,帮助人们看清真相。
通过这个比喻,耶稣告诉我们现在不是拔除稗子的时候。拔除稗子很危险,因为必须穿过田野才能拔除,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踩到一些麦子。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基督徒无意中做了邪恶的工作:他们不但没有帮助麦子生长,反而践踏了麦子。相反,耶稣的建议是让稗子与麦子并肩生长,总有一天,人们会清楚地发现麦子与稗子的区别。收获的日子终将到来。当收割完毕后,就可以将稗子和麦子分开。
因此,根据耶稣的说法,王国的增长发生在一个混乱、混乱、苦恼的世界中。耶稣实际上是在对我们说:“不要太担心。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好消息是麦子会生长。”
呼唤混乱中的忠诚
在马太福音 13:35 中,马太引用了旧约来解释耶稣为什么用比喻说话。他特别引用了诗篇 78:2,说道:
我要开口说比喻;
我将说出自世界建立以来隐藏的事情。
诗篇第 78 篇是诗篇中较长的一篇,讲述的是以色列的历史。马太在这篇诗篇开头的引用本质上表明,以色列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比喻。这是一个说明某事的故事。比喻可以由虚构的故事组成,例如麦子和稗子的故事,也可以取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就像我们在诗篇 78 中发现的以色列的历史一样。重点是,我们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帮助我们理解真理。
诗篇 78 展示了上帝子民生活中重复的模式。首先,上帝赐福给他的子民。但后来他们变得健忘、疏忽和不听话。结果,上帝对他的子民进行了审判。当他们悔改时,他会赐予祝福,然后模式再次开始:他的子民变得健忘,导致审判,等等。这种模式似乎不仅发生在以色列的历史上,也发生在教会的历史上。当教会享受到极大的祝福、成功和成长时,它常常变得疏忽、不顺从和傲慢。结果,主对他的子民施以某种审判,使他们重新悔改。
在稗子的比喻背景下引用诗篇 78 篇,有力地提醒教会,虽然天国的发展看似一团糟,但我们不应加剧混乱,因为“好种子就是天国之子”(马太福音 13:38)。好种子代表上帝正在拯救的百姓。善良种子的百姓将拥抱王国的正义。他们将寻求了解上帝的意愿并按照上帝的意愿生活。这就是耶稣的观点。他呼吁我们生活在混乱之中,但仍要保持忠诚。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一个不灰心的理由。
王国发展的方式
有趣的是,虽然耶稣详细解释了麦子和稗子的比喻的含义,但他并没有解释芥菜种的比喻或酵母的比喻。我认为情况确实如此,因为它们的含义相当明显。在书中,他提出了两点。
首先,在芥菜种的比喻中,耶稣指出,尽管稗子和麦子一起生长,尽管天国在一个混合的世界中成长,但我们必须记住,天国也在成长。它最初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最终长成一棵树,鸟儿可以在树上筑巢。是的,稗子在生长,但不要忽视王国也在成长的事实。这个王国起初很小,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它位于一个不起眼、不重要的地方。加利利甚至不是以色列的中心,但现在这个王国已经发展得如此之大,其分支遍布世界各地。这个王国正在从小变大。
第二,在面酵的比喻中,我们看到国度逐渐生长出来。做面包时,只需在面团中添加少量酵母即可。它开始只是部分存在,但逐渐变得普遍。这里的重点不在于它变大,而在于它向外生长;它渗透到周围的一切。这并不是说一切都会成为王国,而是说王国在各个地方都会发展。这是我们生活的时代令人兴奋的一部分。我们拥有的技术能力可以到达以前我们认为完全无法到达的地方。王国的酵母正在到达令我们惊讶的地方。尽管我们可能会感到惊讶,但耶稣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
在这两个比喻中,耶稣都在说:“在混乱之中,不要看不到成功。我正在实现我的目的。”耶稣的伟大目的是什么?他的选民中没有一个人会失落。他将把王国的所有子民聚集到他父亲的家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
王国必大放异彩
当耶稣解释稗子的比喻时,他以一个承诺来封存他的教诲: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混合成长的时代,王国慢慢地从小到大,慢慢地变得无处不在,但这种成长完成的那一天即将到来。收获的日子即将到来。这个成长过程即将结束的那一天即将到来,王国将以其完美的光芒闪耀。当王国不断壮大时,我们不能灰心。相反,我们必须关注这一承诺。
最后将会有一个审判。这就是为什么基督赋予我们的任务如此严肃。耶稣比圣经中的任何人都更频繁地谈论地狱。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情非常认真。他想让人们知道,生命不容轻视,生命终将有审判,那些在审判中站不住脚的人将会哭泣和咬牙切齿。这是一幅可怕的画面。但令人鼓舞的是,在收获的日子里,上帝的孩子们将会闪耀光芒。正如耶稣所说:“义人在他们父的国里,要发出光来,像太阳一样”(马太福音 13:43)。
当我们看到混乱、看到困难、看到成功、看到这个世界如此抗拒和冷漠时,这个承诺应该会给我们带来鼓励。王国闪耀光芒的那一天即将到来,王国的儿女将从默默无闻走向荣耀。曾经渺小的会变大,曾经混杂的会变纯净,曾经片面的会变普遍,最重要的是,曾经邪恶的会变正义,并在天父的国度里闪耀荣耀。
在这个王国成长的过程中,耶稣向我们指出了天父。无论看起来多么混乱,我们都不要忘记,掌管一切的是我们慈爱的天父。他关心我们的幸福,并将为了我们的最终利益而实现他的目标。
基督正在扩大他的王国。他使用的策略可能会令我们感到惊讶,但他将实现他的目的,以便我们在我们父的王国中闪耀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