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扎根八月动态


三天前 有一位病得不轻的弟兄对我说:

「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上帝是不是允許我面对這个病?让我更學習谦卑和倚靠祂?

这几个月我也承认,因为事业的成就,我变得有点骄傲,我看不起很多人。

如果這病能让我更清醒,更愿意順服上帝的旨意,也更亲近祂。。那我也愿意接受吧!」

感谢主,这位弟兄引用了 《約伯記 1:21》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我如此回应:「任何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肯定都有神美好的旨意 ;病痛的試煉、生活的磨練等背後都有祂旨意中美好的功課。

感謝主 祂讓你看到肉身和灵里的軟弱,但更重要的是:你看到了祂的大能和護理😊继续为您祷告🙏」

 

这个八月,咱借着福音联盟事工的两篇好文,来学习和思考「受苦与喜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 保罗真的应许了我肯定要受苦吗?】

Lauren Lockhart-Collins

(劳伦·洛克哈特-柯林斯)正在东南浸信会神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担任卡斯基圣经文本与翻译中心(Caskey Center for Biblical Text and Translation)新约研究助理。

苦难以不同方式塑造着每个人的生命。我大半生都在与慢性疾病抗争,尽管我曾反复迫切地祷告求神挪去这苦楚,但主并没有应允我的祷告。

持续不断的痛苦逼得我努力查考圣经中关于苦难与盼望的真理,最终我意识到:保罗确实应许所有基督徒都会经历苦难。但他也同时教导我们,痛苦中存着极大的盼望。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3–12 中,保罗多次呼应《以赛亚书》66 章,将苦难与盼望交织在一起,为受煎熬的信徒带来极大安慰。

苦难与神国的盼望

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3–4 中,保罗称赞帖撒罗尼迦人在逼迫和患难中依然展现出坚忍和信心。他指出,这些患难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5 节)。

这些逼迫和患难,并不像我们直觉所想的那样,是神审判帖撒罗尼迦人的凭据。恰恰相反,它们反倒成了神对他们敌人施行公义审判的明证,同时也显明信徒是正直地活在神面前。茹埃特·M. 巴勒斯(Jouette M. Bassler)在评论这一章时写道:“暂时的苦难不再是神弃绝的记号……某种意义上,它反而被看作是蒙神悦纳的记号。”

帖撒罗尼迦的信徒因着神的国而受苦,因此遭遇逼迫;但他们的苦难表明他们可算配得神的国。这种苦难不仅是认定他们的记号,也成为一种末世的盼望,表明他们将要承受神国中一切的应许,比如沉冤昭雪、脱离苦难、进入安息。

他们的冤曲能得以昭雪,是因为逼迫者将受到公正惩罚(6–12 节)。受苦的基督徒将从患难中得享平安与解脱(7 节)。这解脱最终在主耶稣再临时实现。虽然在基督徒受苦的日子里,耶稣看似“隐藏”了自己,但到那日,耶稣将成为他们终极的拯救与安慰。保罗并不是应许义人今生一定能从苦难中解脱。但若人在神面前活得正直,他所受的苦就不再是无意义的,而是带着盼望,因为这苦难指向耶稣将来带来的拯救。

烈火中的安息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中提到的苦难与盼望要放在整个救赎历史的背景下来看。这段经文多处呼应《以赛亚书》66 章,指出那些拒绝福音的人将在主耶稣“同他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要报应那不认识神和那不听从我们主耶稣福音的人”(7–8 节)时,受到审判。这一表述暗指以赛亚的宣告:不听从神话语的人必受审判(赛 66:4、15–16)。以赛亚预言“耶和华必在火中降临……以火焰施行责罚”(15 节),并且“paul-promise-suffer”惩罚那些拒绝他的人(16 节)。

因此,帖撒罗尼迦的逼迫者将经历与《以赛亚书》66 章中逼迫者相似的审判,信徒终于被证明无罪;同时,这一审判也应验了以赛亚关于主审判拒绝他和他话语之人的预言。

此外,两处经文在措辞上也彼此呼应:《以赛亚书》66:5 提到“愿耶和华得荣耀”,而《帖撒罗尼迦后书》1:12 则说“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两处经文的主题也一致:神的子民都因跟随主而遭受同胞的逼迫。因此,保罗似乎有意将信主受苦的帖撒罗尼迦信徒,与以赛亚书中那群为义受逼迫的人对应起来;同样,他也把逼迫他们的人与《以赛亚书》中的逼迫者联系在一起。

圣经学者基恩·格林(Gene Green) 指出,《以赛亚书》66:5 是“对那些受到别人藐视的上帝信实子民所说的话”。保罗很可能也希望借这句话,给那些在他那个时代、乃至今天仍因信而受苦的义人带来盼望和安慰。

你也是满有盼望的受苦人

通过引用《以赛亚书》66 章,保罗可能是在暗示:就像以赛亚和当时那些忠心顺服神、为义受苦的以色列人最终得着拯救、得以被证明无罪一样,他和所有忠心的信徒也必将在将来经历那终极的解脱和荣耀,因为他们如今在主面前忠心地忍受苦难。从以赛亚的时代、保罗的时代直到今天,那些跟随主的人都会遭遇苦难。然而保罗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义人的苦难并非毫无意义,而正是我们将来得救盼望的依据。

这段经文对所有因传扬主名而遭受逼迫的基督徒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无论是在以赛亚时代还是保罗时代,基督徒遭受苦难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不过,基督徒的受苦并不总是表现为激烈的外在逼迫。这些应许并不限于某种特定的苦难。保罗自己就经历了各种身体、情感、心理和属灵方面的痛苦,包括疾病、疼痛、焦虑、海难等等。而在他的苦难与盼望神学中,他似乎并没有区分这些形式。正如戈登·费依(Gordon Fee)所指出的,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4 中既用了专指“逼迫”的词,也用了泛指“各样患难”的词,表明这段真理适用于多种苦难。

此外,安·杰维斯(Ann Jervis)也提到,保罗在写信时并未详细列出每位基督徒会经历何种苦难。这说明,忠心跟从主所付出的代价,“对每个基督徒、每个基督徒群体来说,都不尽相同”。这代价可能来自“敌人直接的攻击”,也可能是“疾病或失丧带来的沉重打击”。所以,无论你我正经历哪一种苦难,耶稣都为我们带来了确实的盼望:终有一天,我们会得享安息与释放。

 

【 撒但破坏我们在神里面喜乐的两种策略 】

 John Piper Tony Reinke

(约翰·派博)是“渴慕神”网站(DesiringGod.org)的创始人及导师,伯利恒学院和神学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长。他在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伯利恒浸信会(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担任牧师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书籍,包括《渴慕神 : 论禁食祷告》、《十点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让头脑被灵性的激情点燃》等。

撒但试图用两种方式,削减我们生命中所归给神的荣耀。“一种是痛苦,另一种是快乐。”

  1. 痛苦会使我们看重其他事物胜于神——它使我们因经历痛苦而向神发怒,使我们更渴望摆脱痛苦,而不是亲近神。然而,在苦难中,其实蕴藏着一个极宝贵的机会来荣耀神——就是当我们显明:我们看神为至宝,远胜于渴望舒适或脱离痛苦时。
  2. 快乐同样会使我们珍视其他事物胜过神——“不是因为我们对神生气,而是因为我们太过沉醉于祂所赐礼物的欢乐中,以致于竟然忘记了神”(结 16:14–15)。“神赐给以色列极大的恩赐——美貌,但这礼物并没有引导他们荣耀神,反倒使他们爱上了那礼物。他们宁可选择礼物,也不要赐礼物的主;他们厌弃神,不以神为满足,反而爱上神所赐的恩典。”

因此,“痛苦快乐,都是撒但消弱我们荣耀神的策略。神若不赐下好处,可能使我们败坏;神若赐下好处,同样可能使我们败坏。两者都可能成为羞辱神、不荣耀神的时刻——也都可能成为尊崇神、荣耀神的时刻。”[1]

说到痛苦,撒但的目标是把我们的苦难转变成对神的怨恨。但,“向神发怒永远是错误的,永远不是良善,也永远不具有美德——甚至连中性的都不是。永远不是。”[2] 圣经中的哀告是敬虔的,是人向神倾诉内心所受伤害的表达,“但不包含对神的发怒”。当然,我们在这一点上常常会犯罪。基督徒也可能会对神发怒,“没错,当然会。他们不该这样,但他们确实会。如果他们对神生气了,就该坦然告诉祂。”神能够承受。但我们可以——也必须——悔改,因为“向神发怒并不等于敬虔的哀告”。[3]

约伯在初遇患难时,为我们树立了敬虔哀告的榜样,但后来却陷入了向神发怒的罪中。[4] 而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是在十字架上受苦却毫无愤怒的完美榜样。[5] 因此,我们要跟随基督的脚踪,向世界彰显祂的宝贵。这正触及这个堕落世界存在的核心目的:“这个失落的世界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你我在面对失去时,不抱怨、不发怨言、不向神发怒,而是安息在祂里面、信靠祂,从而向世人表明——神比我们所失去的一切都更宝贵。”[6]

撒但要阻止的,就是这件事。